天博综合APP官方下载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十篇天博综合APP官方下载

作者:小编 点击: 发布时间:2023-12-11 22:45:54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气技术基础、机械制造技术、产品三维造型与结构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等。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常用零件的制造工艺编制、工装设计与选择、普通和数控加工、质量检测及机电设备应用等基本知识,具备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安装与调试等能力,从事较简单产品的机械加工工艺编制、机械产品加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生产线维护、生产现场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作者简介]王保华(1979- ),男,河南太康人,焦作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刘敬平(1975- ),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开发;卢杉(1969- ),男,河南焦作人,焦作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河南 焦作 454003)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而机械制造已发展到新阶段,在信息技术等影响下的机械制造学科,已经基本形成新的概念和体系。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进步,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生产所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目前在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应顺势而为,及时加以调整。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每年大约为60万。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大量的专业技能人才,全国每年机械制造类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在550万人左右。可见,机械制造类人才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会有较大需求,培养高素质机械制造实用型技能人才是迫切的、必要的。

  在技术快速更新的今天,制造行业迅猛发展,所需人才在处理工作上的问题时已经不再是只靠专业知识。因为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即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应具有宽泛扎实的基础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娴熟的工程经验,以及较强的适应性和较高的效能性。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要的是这类人才。

  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常用的读识图、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能力,相关软件的操作能力,常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还应掌握机械零件的检测与分析能力、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能力等。同时,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情商的训练、吃苦耐劳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现代企业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增多,机械的英文说明书阅读能力也考验着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目前,制造业的技能人才数量庞大,但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制造业对其最终需求,因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人才素质有较多的欠缺。(1)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差异较大。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联系不够紧密,校内学习的知识能力无法迅速转化为实际工作的岗位技能。同时,CAD/CAM、数字化制造等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迅速,而学校对学生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不足。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技能要求脱节比较严重,滞后于我国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2)不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专业培养人才目标应该是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可是很多高职院校只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情商、思想道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毕业学生可能因轻浮自负经常跳槽,无法获得连续的长期实际工作经验,不能持续提高发展。(3)招生人数持续增加而培养目标不准确。近几年,高职招生规模持续扩大,但没有以工作任务与岗位技能要求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和定位;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行业企业参与不够,没有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对毕业生的培养和就业质量造成较大影响。(4)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当前高职院校中,具有熟练实践技能的教师不多,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的较少,师生比例相差显著,这样的教学队伍不能很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5)校企合作机制不深入。良好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目前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联合协作很多是表面上的,实质性、系统长期性的校企合作尚未全面建立。实习时学生大多做的是简单的重复工作,对工作现实认识不深刻,实际工作适应性较差。

  针对上述存在的专业培养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以适应先进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最终需求。

  1.依据行业需求,确定培养模式与方案。由于现代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对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不断更新,所以应适时组织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生产、管理人员一起开展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工作。依据工作岗位结构需求,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培养的人才适应现代制造行业的需求,并将适应性和先进性的人才质量观贯彻于培养方案的制订中。以专业岗位调研为基础,由学校专业教师、行业精英和企业生产技术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探讨专业岗位的技能与知识要求,以能力为本位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满足制造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2.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1)以职业岗位技能为核心,加强建设专业的课程体系。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级技能人才,要坚持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来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理论知识达到必需、够用即可。在传授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强化培养人文精神与健全人格等素质,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2)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课程改革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要以满足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出发点,进而分析专业职业能力要求,按照职业岗位的结构和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课程模块的设置,最终完成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按照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可建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职业能力本位”或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能力本位”等多个专业课程体系。(3)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建设。增强理论与实践一体,淡化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界限,在增加实践课程数和学时的基础上,同时也应对理论课程的实验实训学时进行增加。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增强实践课程技能的通用性,同时增加现代制造技术相关课程,使学生在岗位群内能够进行岗位职业能力的转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自我学习的能力以及前沿技术的应用能力。

  3.强化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以高素质的教师作为保证。高职院校需要的是“双师型”教师或者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教师应能熟练传授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实践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能力,所以有必要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制订专业教师的培养计划,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学习或进修,以提高生产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对担任教学任务的企业员工搞好师德培训,支持其参加高等教育科学等相关课程学习,以增强其执教能力。

  4.校企协作开发教学项目。紧跟企业生产与技术进步的趋势,探索开设极富工程实践色彩的机械制造类综合性课程设计、数字化设计制造综合性实验。开发的实验教学项目要有助于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力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一种务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强化与制造企业的实质性深度合作,实践教学项目有利于学生实验实训教学,也有利于对企业进行技术服务。

  5.践行工学结合的“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将三学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第一、第二学期,主要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职业技能培养,以校内教学和校内实训基地为主,训练学生的基本职业知识和严谨负责的态度;第二阶段为第三、第四学期,主要是职业技能培养,校外实训基地辅以校内实训基地,施行“任务载体”驱动模式,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实际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第三阶段为第五学期,此阶段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前两个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作为依托,完成“任务载体”设计、加工、装配的生产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第四阶段为第六学期,此阶段学生在合作企业(校外实训基地)或专业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实际的生产任务,使岗位专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体现了工学结合,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能。

  [1]姜国俊.论加强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6).

  [2]苏嘉玲.浅谈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高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当今时代,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企业所需的人才不仅要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各学科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解决工作中各种问题的素质能力和对环境强有力的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更快地投入工作,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总之,现代化企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技工院校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职业教育要时刻以“市场导向”的原则来培养学生,从而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高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相关软件及机械的操作能力,还需兼备机械日常维护和零部件检测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当前部分职业学校培养方式不健全。首先,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招生规模扩大、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其次,与前沿科学技术脱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是一个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科,企业也会随时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而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一直采用陈旧的培养方式,对新兴事物接受不足,与现代化工业严重脱节,难以满足企业对现代化人才的需求。

  近些年来,面对我国制造业市场对人才的大量需求,职业教育院校进行大量扩招。但师资力量及基础教学设备等却没有及时更新,这导致学生数量确实增加不少,而学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相关需求。

  据调查@示,近78%的职业教育院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忽视了品德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养,这使学生入职之后会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而跳槽。职业教育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应该是既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又具有全面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目前国内职业院校的现状是校企合作不密切,学校难以真正把握正确的培养方向,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以及行业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适应性差,最终造成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局面。

  在职业教育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学校应时刻了解企业的需求,以“定向培养”的方式按照企业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由于企业需求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因此企业也应及时向学校反馈人才需求情况。从本质上讲,“校企合作制”将成为人才培养的长期发展战略。学校要定向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原动力”;而企业为学校提供人才需求的导向及现代化机械实际训练场地等,从而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达成双赢的和谐局面。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并注重以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随着教育的逐渐改革,素质人才成了人才培养的重点。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学校重视素质培养,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时刻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细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全面素质教育,以综合素质来衡量教育的质量。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不仅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与职业教育理论,还应该深入企业接受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需要教师组建起“上得了讲台,下得了车间”,会“教书育人”,会“传道授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需要建立教师高职教育综合能力测评体系,提高教师的高职教育教学能力,开展以职业教学能力、职业教育思想、专业基本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测评工作,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戴勇.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关注三个层面的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7(2).

  在国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我校总体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思路的指导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以机械工程为主导,以工程力学为基础,以设计为前提,以工艺为核心构成了制造技术的全部内容,注重机电结合。注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学科发展为依托,以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专业建设,使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1],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石油、石化、机电行业输送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主题来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专业以“宽专业、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办学优势,同时又具有石油石化特色,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加强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机电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教学计划实施的[2]。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发展办学特色,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全面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3]。专业培养方案特色和优势是建立在机械工程学科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依靠学科特色和优势建立专业的特色,并具有了石油石化特色的宽专业、厚基础、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注意教学、生产和科研相结合,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而服务。本学科有实力雄厚的机、电、气、液、磁传动与控制技术的人才,致力于新型传动与控制的设计。机械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机床设计范畴,学生在掌握了常规与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注重知识的运用,学生既可从事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又能适应石油石化行业的需求,从事石油机械、化工设备的设计制造,使专业发展道路拓宽。从学生的毕业设计可见,有机床传动系统设计、抽油机设计、换热器及石油储罐设计,又有输油泵设计、压力容器的制造工艺等。在培养计划中明确指出了大学本科培养方案实施的时间年限为四年制,高职专升本为两年制。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和实践安排都做了详细说明,经过多年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执行并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和修订,培养方案已得到逐步充实和完善。

  专业培养方案注重机电结合,突出石油石化机械与设备产品设计的特色,以适应石化行业和机电行业对机电复合型人才的广泛需求,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石油石化行业,充分发挥专业的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积极主动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了适应“重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工程基础课,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加强了对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分别在校内实习工厂和典型生产企业进行金工、机械制造工艺学、数控加工技术等生产实习。

  面向石油、石化机械产品与设备的设计及制造专业培养具备机械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机械设计、制造、管理、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强调以现代设计、现代制造、计算机应用为核心,通识教育,厚基础,宽口径,分类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油气钻采及输运机械设计和石油产品造型设计为特色,服务于石油、石化的机械产品和设备。

  面向机电行业的设计及制造专业培养注重机电结合,在学习和掌握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加强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以适应社会对机电复合型人才的广泛需求。培养的人才具有机、电、计算机等多方面综合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课题有没有价值,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背景,这个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看有什么价值,从实践上看,有什么价值。

  2)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实验条件、资金等方面的情况选取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

  3)课题要与所学专业相关,且忌选择与所学专业相差太大的题目。作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所选课题最好与过程装备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及工程科学研究有关,尽量选择结合生产和科研单位的实际任务,也可以是教师科研或研究生课题的一部分; 或者是同本专业、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符合教学要求的自拟课题。

  1)课题的名称。课题名称是所要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要简练,一般不要超过20字;

  2)问题的提出。从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选取这个课题有什么理论的价值,实践的价值,预计从几方面来完成。

  3)这个问题研究的现状。国内研究到什么程度,国际研究到什么程度,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来阐述。

  5)确定研究拟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研究这个课题具体分哪几个步骤进行。

  6)对研究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如自己具备哪些条件、研究路线、如何查阅文献资料、怎样写文献综述查阅文献资料可根据如下步骤进行:

  2)根据中英文关键词检索该课题领域的期刊、学位论文、专利、国际会议、经典著作或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建议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一是通过检索学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如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超星数字图书馆、Elsevier数据库等,一般能查到较新的文献,找到几篇“经典”的文章后“顺藤摸瓜”,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外文过刊阅览室,能够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利用国家或省市图书馆或一些科技情报检索机构,也能够查到一些相关文献。四是利用互联网,从一些专门的网站上也能获取一些信息。

  1)首先要将与你课题题目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从而了解到国内外目前研究的现状如何,别人都采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研究;

  2)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评述目前研究的水平,研究方法的适用性或其不足;

  3)最后评述一下自己拟研究课题有何意义,目前处在什么水平,自己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根据拟定的研究内容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详细列出进行课题研究所需的工作(工作划分得越细,越容易统筹安排)根据总的课题时间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

  有的研究内容相互之间关联性较强、则需要分步进行;而有的研究内容关联性不是很强,则可以齐头并进,同时展开研究。例如,很多课题需要实验分析且往往需要在理论分析或数值模拟分析之后进行,但是实验分析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研究,往往会拖很长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将实验分析的内容进一步细化,如可分为试样制备、实验条件准备、实验、检验或标定等,可以将试样制备和实验条件准备等实验工作提前,在进行理论分析时就开展这些工作,这样就节省了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进度与具体的课题有关,此处只给出了指导性原则,建议同学们可参照企业施工或维修计划图的方法,将细化的工作排列在时间进度表中,找出最优工作进度安排路线、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包括书籍、期刊、专利、会议论文等,总数一般不少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3篇,参考文献要能体现相关研究领域科技发展的新进展。

  3)前言或绪论(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意义、相关情况的介绍、前人工作等、课题研究内容等);

  4)按研究的内在逻辑关系给出理论分析、数值分析、程序或实验等研究过程中的步骤、数据、结果等的描述;

  6)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其中英文不少于5篇,需要在正文部分引用出处。

  毕业论文是在完成各项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按上述内容阐述研究的目的、过程、成果及结论。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理论依据要充分,数据要准确,公式推导要正确,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毕业论文中。另外,要注意论文结构的合理性;数学模型建立的正确、合理性;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社会调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者创新。

  另外,撰写论文时要概念清楚,内容正确,结构严谨,文字通畅,用语符合技术专业规范,各种标准资料的运用符合学科、专业国家标准的规定,图表清楚,图面质量符合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2)总体结构设计、技术方案依据及原理说明(有实验的应包括实验流程示意图);

  设计图纸:指机械设计标准所指的图纸,图纸绘制的规范及标准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设计图纸的总量不少于2张A0或4张A1的图纸。对于大纸画小图的现象应予避免或进行适当的折扣计数。

  所有图纸须有图框和标题栏。图纸要有人审核并在“审核”一栏上签名,学生在设计一栏上签名。原理图、程序框图和流程图以及其它一些抛去文字就失去

  意义的图不计其内。图纸可以用计算机绘制;任何人不得拷贝或抄袭他人的图纸,一旦发现则以作弊论处。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以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在工业发展中,为一线制造领域内的科技开发、设计制造提供相应的人才。在融入了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学科以后,该专业的主要任务在于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对现代工程中遇到的一些复杂的问题,能够用智能化、自动化的设计与制造进行解决。

  随着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不断应用,对于现代机械产品而言,从性能、结构、应用水平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因为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机械制造的水平更高,速度更快,质量更好。对于这种变化而言,很多相关的专业也在不断的调整,更加注重这门学科与智能化的结合,更注重与实践相结合,以服务地方建设作为培养人才的根本。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就业现状的影响,也使得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上遇到的困难增大。在该学科的研究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这个时代环境下已经有些跟不上步伐,在人才培养上缺乏足够的创新机制,阻碍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专业的针对性不强,专业综合性不强,也直接导致了该专业的竞争力下降,就业困难的现象,此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与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当前新兴科学技术的融合不够紧密,使得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面方面比较窄,存在技术落后等现象。基于该专业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一步进行解决,才能增强该专业的竞争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专业、不同行业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应该进行改革,使培养的人才更具针对性,更具竞争力,更具综合性。因此,人才的培养应该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与行业及产业要密切结合,对紧缺人才要加快培养步伐。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受社会变革的影响,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应该建立起适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首先要从课程体系的建设入手,这也是对课程体系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应该立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历程,并向综合优化的专业群建设方向发展,发挥出专业群结构的整体功能。首先,构建点线面体的专业结构,根据机械设计制造专业的特点,确定专业主干,然后构成主要专业群,最后再建立专业体系。在优化原则、系统原则及整体原则的基础上,对该体系不断的进行完善充实,使之更加的科学合理,符合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规律。其次,对于本专业而言,应该重视实践内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实践强度,从而不断的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积累及能力。例如,某高校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只针对石油石化行业来培养自己的机械专业人才,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非常强,因此也增强了人才的竞争能力。

  对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而言,其与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共同构成了人才需求的方向。所以,摆在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的问题。在现代机械工程中,几乎每一个工程都是跨多个学科的综合,因此在人才的要求方面,也越来越苛刻,要求是必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所以,对于机械类专业的人才而言,首先应该具备宏观的思想,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基础,除此以外,还要具备宽泛的基本知识。对于人才的培养方面,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所谓扎实的业务基础,是要求人才不但要具备专业所需的科学基础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通过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分析,还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通过一系列的专业主干课程培养、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培养、教育基础课程培养、专业方面选修课程培养等,最终使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样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例如,某专业院校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实践教学系统、课外调研系统相结合,构成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平台,使得培养的人才在进入社会以后,在专业知识方面非常扎实,并且对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也非常熟悉,从而大大提高了人才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为用人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会更广泛。作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全方位的把握行业动态,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培养出更具针对性的人才。而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式,分析自身专业的优势和不足,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根据社会需求,提升个人素养,从而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也推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不断的适应社会需求而发展。

  [1]张宝坤,王淑霞,王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方向[J].化工装备技术,2011(4).

  [2]胡克石.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3(3).

  [3]程世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现状反思与前景展望[J].湖南农机,2012(3).

  中国的综合实力正在与日俱增,而且综合实力不仅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如何,其还能够对一个国家的国家地位起到决定性影响,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就必须要大力培养高知识含量、高素质的人才,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中国的国家地位和综合实力。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在进行该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社会中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性,进而制定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下文针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科特点和优势以及就业前景和方向进行具体分析探讨。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技术中包括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等等,所以,其也是一门交叉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就是对机械设施设备进行设计、制造、控制,以及在生产中的管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就是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方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有效解决机械制造领域的复杂技术难题,进而提高我国现代化机械设施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关键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们能够在机械一线生产过程中充分掌握机械设施设备的设计、制造、运用、研发、运营以及管理等方面的才能,进而使学生们都能够成为高技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1]。

  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促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前进,很多自动化产品一般都是由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控制的,并且其也能够完成自身的数据处理和控制,进而提升自动化产品的质量,完善产品的使用性能。另外,随着微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自动化产品的控制获得了更好的技术支持,使得产品的控制更加的简单和便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自动化产品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产品可以再既定的方式下进行运转,不会受到操作者的影响,也就是说,产品在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具有安全性和效率性,因此,在技术工业中采用自动化技术,可以大大地提升产品的合格率,提高工作效率。

  想要成为高素质的机械制造工程师,就必须有电子学、机械工程学、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能力,并对机电一体化有着充分的认知,应该通过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们对机电一体化进行基础训练,进而使学生们成为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因此,机械制造工程师必须要对机械设施设备的制造原理、基础、微机原理应用和设计等课程进行良好的学习。除此之外,机械制造工程师能够在国家的国防部门、机械研发部门以及各种企业之中进行机械的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管理等工作[2]。

  该专业的高技术人才还能够在型腔模、冷冲模和工装设计和制造方面进行工作,比如说机械模具的制造、钳工操作、机械维修等等巩固走,另外,从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作的人还应该具有工程力学、电工技术、模具设计和制造工艺、机械制图以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够满足当代社会对机械制造以及自动化就业的需求。

  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自动控制原理和应用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等。自动化技术在当代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应用技术,从事自动化专业工作的人员必须要对运筹学、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科学、信号与系统、电路原理等知识进行良好的学习和掌握,并能够将其运用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另外,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以及电子工程都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从事自动化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具备扎实的理科知识和技能基础,一定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偏科现象[3]。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这就是自动化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关联性影响的,并且自动化技术工作想要转型的线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了解到,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就业方向非常广泛,而且就业前景非常开阔,所以,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交叉学科,学生们不但要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不断的提升,还应该对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充分的掌握,而且就业之前还需要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这样才能够使学生们在就业的时候专业技术和能力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而逐渐将自身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人才,促进我国社会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进步。

  [1]丁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就业前景[J].群文天地,2012(10):258-259.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专业选修课:机械动力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基础、机械故障诊断学、文献检索、专业外语、有限元方法、机械优化设计、工艺过程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成组技术与CAPP、智能机械概论、微小机械概论、虚拟样机技术、市场营销学、在线检测与控制、实用控制系统设计、数控机床与编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们将来可以从事科技研发、运行管理、应用研究、销售等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些职位。该专业的学生们需要具备机械制造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毕业生们可以参加到机械制造以及设计、机械、电气、气压、液压等控制设备的维修维护的一些工作中去,为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作出自己的贡献。

  我校于2006年开设了机制专业,从而结束了我校没有机械学科的历史。然而,由于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在专业建设方面必将面临着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建立、实验室建设以及师资力量的培养等诸多问题。社会需求决定了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的建立。当然,每个学校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学科优势的不同,所确定的研究方向也不同。对我校来说,首先,培养目标的确定要体现教育部“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以力学、机械为主”专业的教改及发展方向;其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定位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同时还应该体现我校自己的特色,从而使得学生既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又要有独特领域的适应性;另外,由于我校之前没有机械专业,不存在专业调头的问题,全新的专业建设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却给实验室的建设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如何依据我校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从而减少这一压力,也是我们确定课程体系要考虑的问题。与此同时,桂林位于广西北部,处于珠三角边远地区,专业方向设置既要考虑到桂林及广西本地的发展需求,又要面向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人才需求,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前沿性。综上所述,我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可确定为: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为核心,兼顾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管理学科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以计算机辅助技术为支撑,加强基础教育,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多学科的结合,从而打造一个特色突出、技术前沿、知识领先的工科专业。同时还要能够充分利用我校的现有资源,重点进行专业实验室建设,以提高我校新专业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人才”。

  1.研究方向的确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研究方向包含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宽泛的方向。我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广西本地,他们毕业后很多人也将会回到自己的家乡,服务于本地的经济建设。从本地的产业发展来说,桂林的机床产业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而在广西的几所高校的机制专业中,有关机床设计方面的方向并没有涉猎到;同时,广西的汽车制造已经被列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与之相关的模具产业,包括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也将越来越成为重点发展的产业。由此,我校机制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为模具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两个方向,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理论课程体系的建立。尽管分了两个方向,然而专业基础课程却是两个方向课程的交叉与融合。专业课的设置可以两个方向平行展开,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状况进行选择;也可以确定一个作为主要方向,其他作为选修课安排。根据课程的性质,兼顾专业的“宽口径、厚基础”,理论课程可以分为人文、社会、自然基础课群,包括思想理论课、数理课、体育课等;学科基础课群,包括工程图学、力学,测量与控制系列课——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测量与仪器、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等;专业课群包括模具设计方向——聚合物反应工程、塑性成型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等,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方向——人工智能、智能控制、运动控制系统、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

  机械工程自动化指的是,将自动化技术广泛地推广和应用在机械制造的过程中,就是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原材料加工,并且同时加快机械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流动速度,这就有利于提高机械化过程中的劳动生产效率,改善传统效率低下的生产模式,进而促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大力发展。在机械工程中广泛地推广和应用自动化技术,不仅是机械行业的一个飞速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自动连续生产,进而能够达到简化生产过程和优化生产效率的目标。在我国整体的机械化过程中,自动化所占比例严重偏低,因此,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我国仍要实现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转换,加快我国机械自动化的进程。

  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工程机械制造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关系,机械制造的发展与进步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综合的说,人类文明的进步史其实就是机械制造的发展史。工程机械广义上指的是用于工程建筑上使用的机械装置,是用于工程建设的施工过程中所有机械的总称。工程机械制造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机械制造,包括运输机械、起重机械、矿工冶金机械、纺织机械等,在社会的发展与工程的建设当中具有重大作用。在世界各国对工程机械制造的定义大致相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发展状况的具体体现,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装备,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技术设备。

  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工程机械化水平和制造业的发展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与我国目前的“第二个世界工厂”身份和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国际地位相距十分远,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我国巨大的机械制造业市场被世界工程机械巨头抢占。只有充分发挥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潜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才能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机电自动化是一门综合的机电技术,自动化的机电技术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着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互相交叉,机电自动化的出现,引发了工程领域中的技术革命。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设备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自动化的机电,对工程领域中的工业的控制、成本的计算、工程的生产方式和工程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等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工程方面的应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机械工程自动化的生产和管理方面,我国的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在人才管理方面,我国现有的人才管理机制并不实用,仍是照搬外国的人才管理模式,并没有形成适用于自身的人才模式,主要表现在人员专业素质高,理论性强,但是实用技术低下;在工艺水平方面,精细加工等初级阶段虽然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复合加工方面仍处于追赶阶段;在机械设计方面,没有及时地将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转化,设计照搬照抄的较多,设计水平并不高。

  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存在着一些问题:缺乏应用于实际的专业技术人才,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研究和理论人才得培养,忽视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导致实际机械工程自动化过程中,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同时,我国的技术相对发达国家相差很大。我国大多数人仅有知识理论而没有实践经验技术,只有不断研究创新,才能提高实际机械工程自动化实现技术,但是我国的自动化技术采用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在机械工程自动化应用方面,将技术应用实际的广度不够,缺乏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和正确的科研投入,并且没有制定专门的自动化技术的管理策略。

  在机械制造中,集成化的运用主要是用来加强制造技术的功能的集成。比如,在制造某一个设备或者装置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对制造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与优化。在此过程中,集成化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加强制造技术,而且还可以实现对设备与装置制造的科学管理。为了有效构成制造中不同级别的集成系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集成化的应用,它能够使整个机械的制造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集成化会在机械制造中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成为其主导之一。

  对于智能机械制造而言,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技术,其中包含了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机械制造技术等等。通过对这些先进技术的交叉运用,可以形成一种统一的智能化系统。而人工智能技术的有效运用,可以将专家参与的工序由机械智能来完成。比如,在机械制造中,人们根据具体的制造情况,生产出了机器人,同时,还在机器人中安装了人工智能系统,这样就可以让机器人来代替一些人工的操作。当然,在此过程中,智能机械制造还可以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在机械制造中,柔性自动化主要是针对外界因素的产异性,作出相对性的适应能力。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现代竞争市场中,任何企业都应该学会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决策,而机械制造企业也不例外。柔性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比如,在机械设备与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一旦客户的需求发生变化,就可以利用柔性自动化技术提高其制造的应变能力,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生产需要。同时,它还可以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效率,为系统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对于虚拟制造技术而言,它也是一种包含多种学科内容的综合技术,比如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机械制造工艺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等。虚拟化的应用是建立在一定的仿真与模拟技术的基础之上。比如,在机械设备与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可以利用虚拟化技术,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故障与问题进行仿真与模仿研究,防止类似问题的出现,从而达到机械产品制造成功的目的,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期,进而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效率,为机械制造带来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

  总之,要想大力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就要不断地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力度;合理地使用机械自动化技术;注重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要充分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充分集成,就要不断利用教育、管理和技术来促进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相关标签:
热门产品